回收站
当前位置: 回收站 > 学术前沿 > 正文
    学术前沿
    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12-12-14 10:08:26 点击率: 来源:本站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浴血奋斗的历史经验,是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宝贵经验。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是理论界一直在探讨的重大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过程。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键所在。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当前在理论界,对什么是、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还不很清晰,人们在研究和运用中很难分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分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也很难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要做到这些“分清”,首要的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什么是、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于这一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从整体角度来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严整性,即“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完整的世界观”。[1](P309)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是建立在它的完整的世界观基础之上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就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三个部分的相互联系着的理论对客观世界的整体反映,这一整体反映是对客观世界的发展、人的认识发展、人的自身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研究。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看法,所以,我认为,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我们所要把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则是以这三个组成部分为基础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对这三个组成部分的研究并不直接等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该是马克思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中的“一以贯之”的理论,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理论,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论;同时,它也必须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原则,即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立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征。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的整体,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整体面貌和精神实质的基础方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只有在“整体性”中才能得到阐明①。

    第二,从对应于“非基本原理”角度来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基本原理”,必然会有“非基本原理”与其相对应。搞清楚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非基本原理”,也是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条思路。这里,无非有这么两种情况:

    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或结论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有许多理论观点或结论被实践检验和证明了是科学理论观点或结论,具有普适性。最有代表性的,如在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刻分析和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观点或结论,就是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实践所证实的客观真理,具有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适性。这种经过实践检验和证实的、具有普适性的理论观点或结论,毫无疑问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是有道理的。[2](P803)当然,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也有一些理论观点或结论被实践检验和证明了是“过时的”理论观点或结论。例如,第二国际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胜利的论点,曾被公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战略的一个基本原理。但是,随着帝国主义时代的到来,随着革命重心的东移,这个论点不再适用了,因而也就不能将其列入基本原理范围了。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观点、个别结论,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当时当地历史事件作出的判断和预测,随着条件的变化,有可能变得不正确了。我们不能将此当作基本原理来看待。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坚持的和要当作行动指南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或者说是由这些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体系。至于个别的论断,那末,无论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都不免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是这些都不属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3](P171)

    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于这一问题,也必须做具体分析。有的基本原则是基本原理,有的基本原则却不属于基本原理的范畴。例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共产主义基本原则,[4](P294)后来在《资本论》第1卷中被概括为:“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5](P649)这一基本原则虽然是对共产主义的一种预见、设想,虽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中只是初见端倪,但却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在于人的发展。这种逐步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所证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理应属于基本原理的范畴。又如,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消灭剥削、公有制、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的,但却是建立在没有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主义基础上的,在社会主义现阶段必须根据具体实际的要求加以发展。这种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原则也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范畴。正因为如此,毛泽东有时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称之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2](P802)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基本原则都是基本原理,那些被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基本原则,就不应列入基本原理的范围。例如,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的基本原则,这个基本原则很长时间都被当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坚持,但是,实践已经证明,这一原则只是一种假设,并不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际。因此,没有为实践所证明的假设性的原则,我们是不能盲目地视之为基本原理而加以恪守的。

    第三,从具体内容角度来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界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哲学原理,也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这种偏执一端的看法,实际上提出了究竟哪些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或者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究竟有哪些的问题。这是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键。恩格斯说:“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6](P39-40)他还特别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7](P742-743)恩格斯的论断为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包括世界观、方法论,而且还应包括用这种世界观、方法论去解决现实问题而作出的具有普适性的理论概括。因此,基本原理是有层次的。我们可以把世界观、方法论作为基本原理的第一层次,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神实质和核心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层次内容形成的同时,也就把认识的工具给予了人类,使人类去认识和掌握世界,从而为创造性地改造世界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一层次的基本原理与人类社会普遍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第二层次的基本原理。它包括: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根本力量,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有机体内部生产活动中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和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基本结构和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人与人的关系在一切社会中又表现为人们在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和,并以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第一层次的基本原理与人类社会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第三层次的基本原理。它包括:在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与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结合,表现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的现实发展中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展开,尽管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但是,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仍然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的历史趋势;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经济制度的结合,使其遇到了一些新问题,社会主义在不断探索和解决这些新问题,社会主义的胜利同样是历史的必然,共产主义是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三个层次,反映了基本原理的发展及实际运用,体现了基本原理的生命力及其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二、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适性是就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而言的。普适性也就是一般性,而“一般的东西,总是要以特殊的形式表现出来,世上没有单纯的一般存在物。……一般和特殊是矛盾的统一,没有单纯的一般,也没有独立在一般之外的单纯的特殊。”[8](P202)任何抽象的理论都是要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只有在这种“相结合”中才能彰显其理论价值的魅力,体现其理论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适性,并不是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需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没有也不可能穷尽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的一切真理,它需要根据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9](P291、292)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目的,就在于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充分反映了这一过程。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批判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基础上,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总结了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创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步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后尘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很快就意识到,任何一国的历史都不可能是另一国历史的重复,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并不完全适用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只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践中去探寻。毛泽东强调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成为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一条重要经验。

    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不是不讲结合实际的发展。理论的发展在于承认社会历史的变化,敢于正视新情况新问题,能够把基本原理和现实结合起来,进行科学分析和探索,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得到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说,社会历史发展中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过时”的表现,而恰恰是其得以发展的最好时机。

    结合实际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是一个运用已有的原理对实践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分析和探索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观点和方法,并将其概括为新原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总结客观世界和人们在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的过程。例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必经历史阶段。这一基本原理结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实际,带给我们的就是极为丰富的理论认识,即不同国家的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式却可以不同;在经济文化落后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不可逾越的;有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是走向社会主义全面胜利、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途径等等。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原理运用于对社会主义实践的分析和总结所作出的理论概括,正是对这一基本原理的充实和发展。它充分说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获得崭新内容和强大生命力的源泉。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离开了实际,“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这一问题上,必须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教条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态度,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成僵死不变的教条,固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论断甚至个别字句,否认马克思主义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成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断重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现成词句,否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必要性;就是抽象地谈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作标签贴到各种事物上去,背离马克思主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要求。教条主义的实质就在于,割裂理论与实际之间的本质联系、用理论裁剪实际、用理论抹杀现实。尽管经过30年改革开放,教条主义已没有多大的市场,但它仍然是束缚我们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大敌。教条主义的存在必然会阻隔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扼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生机和活力。

    马克思从来就认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P61)所以,与以往所有的哲学家不同的是,马克思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过程中,并不只是满足于对世界的解释和说明,而是致力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把“改变世界”作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要求。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身作为实践的产物,能够经受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它不允许人们以教条主义的态度来对待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10](P584)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贯态度。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历来就反对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他把完全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左”倾教条主义称为“假马克思主义”。在1938年10月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他指出:“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11](P534)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12](P398)对于使理论脱离实际、理论裁剪实际、理论抹杀现实的教条主义者,毛泽东认为应该“取消他的‘理论家’的资格。只有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实际问题、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才算实际的理论家。”[13](P374)

    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应该随之而发展。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在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中向前推进,历史是这样,在今天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的发展进程中也是这样。只要我们善于总结已有的实践经验,紧紧地跟上新的实践步伐,并作出理论上的科学概括,我们就能真正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不是不讲“坚持”的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要在意识形态领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际工作领域贯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因此,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接受它的指导为前提。否则,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会走向曲解甚至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14](P13)“发展”只能是“坚持”基础上的“发展”,有了“坚持”,才会有“发展”。同样,“坚持”也只能是“发展”中的“坚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停滞和僵化,谈不上真正的“坚持”。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根本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掌握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必定在人类实现的信念。有了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涵的理解,“老祖宗不能丢”才会成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最通俗的思想表达。[15](P369)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等于“死守”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结论。其实,我们都很清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用来提供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指导原则、科学工具,它不可能为我们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现成答案。如果我们把它绝对化,把它看成完美无缺的东西,把它看成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那我们就会把自己引到邪路上去了。

    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反对那种以“坚持”为口号,否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需要发展的错误态度。以“坚持”为口号,否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实际上是把“坚持”变成了“守护”,僵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种僵化的“坚持”,脱离了实际,脱离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只会窒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然,还必须反对那种以“发展”为幌子,否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性,远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错误做法。抛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际上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种无疑也是对实际、对时代发展要求的背弃,它会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附加上许多错误的观点,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窒息更加隐蔽,因而更加具有迷惑性和危险性。

    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求我们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把“坚持”和“发展”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想方法。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在实践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新,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和发展。

    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同样也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我们“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9](P291)即使是那些具有普适性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需要在具体的实际中不断丰富和深化。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才能有效地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与时俱进,表现为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今中国实践的发展需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指导。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首先要搞清楚解放思想是产生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前提。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只有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才能产生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才能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新的实践。解放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解放思想是一种反对思想僵化的思维创新,但是,这种思维创新必须是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符合变化了的、发展了的客观实际,必须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客观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是实事求是。离开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离开了实事求是,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放思想,而是主观主义的胡思乱想,是脱离实际的标新立异。

    解放思想的过程,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过程。改革开放30年来,在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新理论,产生了新观念,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坚持解放思想,孕育不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坚持解放思想,同样孕育不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其次要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的理论形态,是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内在要求,又深深扎根于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客观需要之中,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等新思想、新观点,就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中产生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内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它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我们的实践,就能引领我们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克服前进道路中的一切困难,排除历史的和现实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国内的和国际的各种阻力,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和民族性特征,而且它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不断发展的事业。我们在前进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课题,还要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因此还要继续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16](P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面对的实践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它需要不断开放、不断发展,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新的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视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发展过程,既是理论引导社会实践不断走向胜利的过程,也是理论自身不断被验证、丰富、发展和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不可战胜的强大力量及其创造性正是存在于这种坚持和发展之中,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的考察和分析,以及当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的真正解决也正是通过这种坚持和发展得到实现的。

    第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更为重要的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就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的过程。贯彻落实的前提是全面把握、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的理论形态统一了起来,把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统一了起来,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发挥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作用。它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创新意义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理论基础,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因此,“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深刻理解改革开放30年来党的实践和理论创新历程,深入领会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至关重要。”[16](P1)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需要我们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的理论形态,不能只是停留于理论形态,停留在口头上,必须落实在行动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就必须面对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深入研究并正确回答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分析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坚持把理论学习和研究同推动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同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现实矛盾结合起来,同指导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实践证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过程,就是一个以革命理论领导革命行动、理论武装群众成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的过程。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也充分说明:在当代中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就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新的实践。不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不能在中国发展,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活泼的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突破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里程碑式的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的灿烂的真理光芒。

    [收稿日期]2009-03-10

    注释:

    ①关于从整体角度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解释,参见《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科学体系》,载《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8期。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M].3版.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选集[M].2版.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文选[M].2版.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2版.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2版.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2版.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毛泽东哲学批注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

    [9]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11]毛泽东选集[M].2版.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毛泽东著作选读[M].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3]毛泽东文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3.

    [15]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C].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 

  • 马院微助理
  • 海南师范大学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