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站
当前位置: 回收站 > 学术前沿 > 正文
    学术前沿
    浅析毛泽东文化思想中的和谐理念
    2013-09-10 19:58:17 点击率: 来源:本站

浅析毛泽东文化思想中的和谐理念及其当代价值

郑东艳

(海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摘要】 在毛泽东文化思想中,体现出民主、公正、和而不同、整体性等和谐理念,这些和谐理念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文化和谐理念价值

【基金项目】 本文是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课题“毛泽东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HNSK04-67)的成果。

【作者简介】 郑东艳(1967-),女,海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历史学硕士,主要从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

 

2011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文化为主题,旨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在文化的建设中我们应该秉持什么样的理念?本人认为,最重要的理念是和谐。因为只有这种理念,才能达到文化自身的和谐,进而建成和谐文化,最终达到社会和谐。毛泽东的文化思想非常丰富,贯穿其中的就是和谐理念,这对我们今天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和谐理念的内涵及在文化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理念是我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是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映像,它是从理论向实践转化的一个关键环节。和谐理念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的具体体现。就一个社会发展来说,应坚持下列和谐理念:

一是整体性理念。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它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社会和谐发展要求我们把工作视野拓宽到自然条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整体性理念体现在文化建设中就是在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的同时,必须重视文化建设。只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而没有文化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是不全面的、不平衡的。只有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才能说整个社会实现了全面协调发展。

二是民主理念。民主是一种“人民是社会建设主体和国家主人”的思想理念。它体现在文化建设中就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性,坚持文化的发展为了人民,文化的发展依靠人民,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是公正理念。它是指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它体现在文化建设中就是人人都拥有平等享受文化资源的机会和权利,每个人所特有的文化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四是和而不同的矛盾理念。和谐不是整齐划一,矛盾是和谐的前提。它体现在文化方面就是,由于文化领域存在着各种文化形态和文化因素,前者如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后者如健康文化和腐朽文化,高雅文化和媚俗文化,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等。所以,处理这些文化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所谓“和而不同”就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1同世界万事万物一样,文化的发展也要求多样性,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动力,各种文化都应该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

 

二、毛泽东文化思想中的和谐理念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过艰辛而曲折的探索,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文化思想,在他的文化思想中,始终贯穿着一种理念,这就是和谐。

(一)文化是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是整体性和谐理念的具体体现

在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方面,毛泽东曾作过精辟的论述。他说:“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2663-664这里毛泽东把社会看成是一个有机体,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即对立又统一。所以,我们在进行文化革命时,不仅要革除旧文化中的落后部分,而且还要革除中华民族的旧政治和旧经济;当然,“我们要建立的这种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它也不能离开中华民族的新经济和新政治。”2663-664所以,他号召大家:“要安下心来,使我们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3162这些思想说明,毛泽东始终主张文化要同经济、政治协调起来共同发展,所以他把文化现代化与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一起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思想充分体现了毛泽东整体性的看社会,从矛盾对立统一体的各个方面、各个要素全面着眼看问题的一种和谐理念。

(二)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有权享有文化成果,这是民主和谐理念的具体体现

毛泽东文化思想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有权享有文化,这是民主和谐理念的具体体现。他在谈到文化的源与流的问题时指出:“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4860毛泽东认为,劳动人民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他们从实践中获得的文学艺术尽管在形式上有些粗糙,还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因为他们的文学艺术中包含着最本真的、最生动的、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所以,没有任何一种文学艺术能够与劳动者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的文学艺术相提并论。所以说,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一切文化的源泉,他们间接地创造了文化,所以有权享有文化。

人民群众不仅拥有享有文化的权利,还拥有直接创造文化的权利,这是民主和谐理念在文化建设中的另一个体现。毛泽东认为,人民的最大权利是“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4857所谓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当然包括创造文化的权利。这种权利比人民群众享有文化的权利还要重要,它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和重要保证,“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消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5

既然如此,在文化的创造方面,毛泽东号召专业的文艺工作者要同普通民众多联系,一方面要帮助指导人民大众的文化创造,同时“吸收从群众中来的营养,把自己充实起来,丰富起来,使自己的专门不致成为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毫无内容、毫无生气的空中楼阁。”4821

总之,只有劳动者的这些权利得到保证,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社会主义的人民主权得到实现,才能真正的使人民群众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才能更好的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是大众的文化,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文化,这是公平和谐理念的具体体现

毛泽东对社会上存在的文化不公平现象十分不满。他最早察觉到的文化不公平是对农民的不公平,这也是至今仍存在的最大的不公平。马克思曾说过:“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6毛泽东曾就中国农民没权享有文化的问题上进行过深刻的揭露,他说:“中国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可是地主的文化是由农民造成的,因为造成地主文化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从农民身上掠取的血汗”。7所以,他在构建新民主主义文化时就提出,我们的文化是“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而非为“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文化,4857“这种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因而既是民主的。它应该为全民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2708

在毛泽东看来,人人都拥有平等享受文化资源的机会和权利,每个人所特有的文化需求都应得到满足,特别是中国的农民。毛泽东认为,中国80%的人口是农民,所谓大众文化,“实质上就是提高农民文化。”为此,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讲到“文艺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时,号召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农村,面向基层,为工农群众服务,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文化状况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如占人口10%的“地主、富农、城市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国有文化的主要是这部分人。还有百分之十左右的人是识字的,就是上层小资产阶级和富裕中农。百分之八十的人过去都是文盲”。3214-215毛泽东对这些普通民众所享受的不平等的文化待遇深表不满。为了让广大的人民群众接受文化教育,使更多的民众从文化教育中受益,他提出了很多措施。如:农村应当制定“文化教育规划,包括识字扫盲,办小学,办适合农村需要的中学,中学里面增加一点农业课程,出版适合农民需要的通俗读物和书籍,发展农村广播网、电影放映队,组织文化娱乐等等。”847他还指出:“农民的学习技术,应当同消灭文盲相结合,由青年团负责一同管起来。技术夜校的教员,可以就地选拔,并且要提倡边教边学。”8450-451毛泽东这种大众化文化思想,使新中国有限的资源能够为更多的普通民众所共享,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文化上的不公平现象,这对增进中国社会成员之间关系的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毛泽东提出“两用”和“双百”的文化发展方针,这是和而不同的矛盾理念的具体体现

文化领域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因素。所谓文化形态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和一定的社会结构中产生的、为一定人群所接纳和养成的、具有一定的观念内容和表达符号的文化样式,如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所谓文化因素是指,每种文化形态中质的构成,如先进的和落后的、高雅的和媚俗的。如何用和谐的方法来解决这其中的各种矛盾,毛泽东主张用“两用”和“双百”的文化发展方针。

首先、毛泽东主张各种不同文化形态共存,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毛泽东认为,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2533-534在这个历史长河中,我们积累了很多宝贵财富。对此,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承继这部分遗产。正因如此,他提出要在全党树立起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这种态度“就是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懂得希腊,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4801这是对待中国历史文化的“古为今用”的正确方针。在对待外国文化上,毛泽东提出了“洋为中用”的方针。毛泽东认为,外国文化也有精华,也有进步的东西,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所以,我们要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4192基于这样的认识,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我们的方针,即:“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不是全盘西化,而是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9做到了这一点,就能促进不同形态文化的和谐发展,从而也促进了文化整体和谐。

其次、毛泽东允许各种不同文化因素并存,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必须弘扬主旋律。既然文化因素中有先进的落后的、高雅的和媚俗的等文化成分,毛泽东主张都让它们存在。他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在学术,这种学术也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10168这叫百家争鸣。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从而繁荣文学艺术,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当然,由于在百花之中有“香花”也有“毒草”。所以,毛泽东又提出要弘扬主旋律。因为不同文化的精华可以“和而不同”,但一种文化的精华和另一种文化的糟粕或一种文化内部的精华和糟粕则不能“和而不同”。所以毛泽东指出:“应当批评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想,不加批评,看着错误思想到处泛滥,任凭它们去占领市场,当然不行,有错误的就得批判,有毒草就得进行斗争。”11因为,在毛泽东看来,“对立物的两个相互对立斗争的侧面,总有个主,有个次。在我们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里,当然不能让毒草到处泛滥。无论在党内,还是在思想界、文艺界,主要的和占领统治地位的,必须力争是香花,是马克思主义。”10174为此,毛泽东提出了辨别香花和毒草、判断人们言行是非的六条政治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毛泽东的这些思想,在今天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的情况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文化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毛泽东文化思想中的和谐理念的当代价值

 

体现着整体、民主、公正、矛盾等和谐理念的毛泽东文化思想不仅对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起到过重要作用,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以人为本,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毛泽东认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产生和发展的文化就是人民群众所共有的文化,不能为“少数人所得而私”。它应该为工农劳苦大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这些理念如今已被以人为本的新的文化观所继承。胡锦涛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文化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关心人民命运,体察人民愿望,反映人民心声,在人民伟大创造中汲取营养,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必须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鼓励创作生产更多受到群众欢迎的文化产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12这是对毛泽东文化思想中民主、公正的和谐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显得尤为急迫。虽然近年来文化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如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东部沿海地区比较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水平却很低,城市文化水平高,而农村特别是偏远的地区文化水平却很低,有些经济落后的地区甚至连最基本的文化需要都不能得到满足,这就违背了毛泽东文化思想中的民主公平的理念,也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而影响了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所以,我们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民主、公平的和谐理念,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改善农村文化环境,制定农村文化发展措施,加大农村文化发展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真正做到文化的发展依靠人民、文化的发展为了人民,文化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二)坚持“双百”、“两用”方针,促进文化自身和谐

文化和谐是指不同形态文化之间的和谐并存、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时代,其中包括民族的和外来的、传统的和现代的、先进的和落后的、健康的和腐朽的。各种文化必然滋生矛盾、冲突和斗争,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引起思想混乱,甚至导致文化危机和社会危机。毛泽东的“双百”“两用”方针为我们处理当前文化领域中的矛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每种形态的文化都有两面性或多面性,无论是西方的还是本土的,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都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先进的东西也有落后的东西,既有科学的东西也有愚昧的东西。所以我们要按着毛泽东提出的,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都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文化的精华“和而不同”。同样,各种不同文化因素的存在也是客观的。对此,我们不能实行文化专制,要尊重知识,尊重学术文化活动,尊重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当然,我们更要弘扬主旋律,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到“无论在党内,还是在思想界、文艺界,主要的和占领统治地位的,必须力争是香花,是马克思主义。”10174以此达到文化自身的和谐。

(三)建设和谐文化,促进社会整体和谐

任何社会都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由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分系统构成。因此,社会和谐不仅包括政治和谐,经济和谐,也包括文化和谐。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民主政治建设,这本身是正确的,但仅此还不够,还要注重文化建设。

特别是进入到21世纪,从国际环境来看,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各种文化思想相互激荡,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文化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国内环境来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已进入攻坚阶段,这一切都要求强大的文化做支撑,因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所以,我们必须做到:“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12只有创造出发达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才能使整个社会和谐。

总之,不讲和谐的文化,绝不是和谐文化;要建设和谐文化,就要树立和谐理念。毛泽东的文化思想特别是上述和谐理念,对我们当下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22.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

[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

[5]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254.

[6]马克思恩格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6.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0.

[8]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1.

[10]梁柱﹒毛泽东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探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1]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785.

[12]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http://news.xinhuanet.com.

 

The Analysis on The harmonious idea of Mao Zedong’s thoughts of Culture and Contemporary value

ZHENG Dongyan

(Depart of Social Science,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571158,China)

Abstract :In mao Zedong’s thought of culture ,embodying democracy、fairness and equality、harmony but not sameness、entirety harmonious ideas.These ideas have improtan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construct harmonious culture and to build the harmonious society.

Keyword:the thought of culture; harmonious ideas; contemporary value

 

联系方式:郑东艳,海南师范大学社科部,电话:15120663711,email:zdy1967@126.com

 

 

 

  • 马院微助理
  • 海南师范大学马院